ID: C1_376540000A_000403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鱷魚岩由火山噴出的碎屑物堆積而成,因珊瑚礁海水侵蝕作用再加上地殼的變動,岩石節理破裂,而形同如鱷魚粗糙般的皮膚,岩石由海岸邊凸起並仰天張大其口,還露出兩排銳利的牙齒,狀似鱷魚而得名。蘭嶼的地層以含角閃..
臺東縣952蘭嶼鄉西北方海域
886-8-9732001
|
ID: C1_376540000A_000404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青青草原四季各有不同風情,春季期間草原開滿野百合與山菊花,一片綠地點滿黃、白花海美不勝收;春夏之間草原滋長綠意遍野漫步其間優游自然,是觀景的好去處:秋冬季節受東北季風吹拂草原呈現枯黃,又是不同風情的美..
臺東縣952蘭嶼鄉東南海岸線上
886-8-9731669
|
ID: C1_376540000A_000424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臺東縣成功鎮台11線東部海岸公路上,有一處文化遺址,名為「成廣澳文化地景」公園,原為「廣恆發商號」遺址,曾是臺灣東部最大的商號。建築樣式為「巴洛克」式的三拱式牌樓以及磚拱騎樓式的「亭仔腳」,均以石材建..
臺東縣961成功鎮新港區忠孝里成廣路
886-8-9353547
|
ID: C1_376540000A_000427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臺灣東海岸數百年來經由菲律賓海洋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影響之下,形成造山運動,進而造出絕佳的地質景觀。連接太平洋,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經常可見鯨豚跳躍海面的景象,不禁令人驚嘆起大自然生態的奧妙..
臺東縣962長濱鄉台11線
886-3-9962501
|
ID: C1_376540000A_000433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自三仙國小一帶往北至三仙台附近的海岸都叫基翬(giaw、 gihaw), 早期有幾戶綠島及恒春人居住於此,現仍能看到傳統綠島咕咾石圍籬。由於三仙台南側的海灣,是新港漁港未建之前的竹筏出入港,故名「基翬..
臺東縣961成功鎮基翬
886-8-9851004
|
ID: C1_376540000A_000455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位於長濱西側海岸山脈山麓的忠勇社區、長光社區擁有豐富且悠久的歷史遺跡,長濱鄉公所因應規劃出一條環狀單車路線,從長濱市區左轉入東13產業道路,會先到達大榕樹景點,可在此稍做休息後繼續往上騎,到了山腳下的..
臺東縣962長濱鄉忠勇村
886-8-9832139
|
ID: C1_376540000A_000481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富源觀景台位於高地上,是一個觀看風景的地方,眺望景觀廣達360度,視野開闊。觀景台由木棧平台和涼亭構成,身處富源觀景台,可以眺賞都蘭山,都蘭灣圓弧的灣口亦清晰可見,若天氣晴朗,甚至能遠望綠島。觀景台的..
臺東縣954卑南鄉富源197縣道56公里處
886-8-9551637
|
ID: C1_376540000A_001252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富豐部落在臺東市邊陲的石頭山下和卑南溪之間的狹縫中,因為在石頭山下所以又稱石山部落。石山部落就是富豐社區,兩者是指同一個地方,位置在海岸山脈尾端和卑南溪之間,後面緊臨著空軍志航基地。部落原來居住地就是..
臺東縣950臺東市吉林路一段231巷4號
886-8-9231817
|
ID: C1_376540000A_001254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大坡部落Kawaliwali是池上鄉最早建立的阿美族部落,根據記載,早在1880年間,來自恆春的阿美族就在此定居建立部落,後來池上鄉的阿美族部落多是由大坡部落分支出去。大坡部落位在池上大坡池的右側,K..
臺東縣958池上鄉大坡
886-8-9862041
|
ID: C1_376540000A_001255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電光部落Kaadaadaan位在海岸山脈西側的山麓,和臺東關山鎮隔著卑南溪遙遙相對。此地舊名為雷公火,相傳是因為這裡有泥火山,在夜裡經常引發火源,居民認為那怪火是閃電引起,而閩南語將閃電說成雷公,所以..
臺東縣956關山鎮電光國小
886-8-9811179
|
ID: C1_376540000A_001262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說到利吉最負盛名的就是利吉惡地,利吉惡地原本是在海底的泥質層積,在地球板塊運動時被推擠出地表,在臺灣是難得一見的岩層。此岩層質地軟弱容易風化,再經雨水沖刷後呈現幾近九十度垂直面,植物難以生長,因而有惡..
臺東縣954卑南鄉利吉
886-8-9381368
|
ID: C1_376540000A_001264
V1.0景點
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
據說,真柄部落從前建社於馬稼海溪上游,與石坑社(今之長光)隔溪相對,日人將兩社併稱馬稼海社,但事實上這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小社。村人祖先是從豐濱鄉的靜浦和八里灣遷徒過來,大約一百年前,豐濱一帶的阿美族相偕..
臺東縣962長濱鄉真柄
886-8-9832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