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C1_A15010600H_000190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集集山蕉是日治時期專供日本天皇品嚐的「御用蕉」,也是集集最具代表的農特產品,為了讓這段榮耀的歷史能被了解,於2016年10月成立,並以「香蕉」為主題的觀光工廠─集元果觀光工廠,十分適合親子同遊的空間設..
南投縣552集集鎮富山里大坪巷38號
886-4-92764562
|
ID: C1_A15010600H_000188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樟腦與蔗糖、茶葉並稱為清領時期台灣的三寶,集集街市最初的繁榮也與樟腦的開採息息相關。「出張」原是日語出差的意思,日治昭和年間,日本政府頒行樟腦專賣制度,於西元1898年(明治31年)在此設置專辦區域內..
南投縣552集集鎮民生路57號
886-4-92761477
|
ID: C1_A15010600H_000187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浙江泰順廊橋是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廊橋的總稱,以木拱廊橋為核心。浙江泰順現存明清古廊橋有30多座,因數量眾多,形式多樣,泰順被稱作「廊橋王國」、「中國廊橋之鄉」。浙江泰順的廊橋是中國鄉土文化的實物見..
南投縣552集集鎮泰順廊橋
886-4-92762496
|
ID: C1_A15010600H_000186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為921大地震後,由集集鎮公所積極推展經中央單位協調下,成立軍史公園。該公園為首座展示國軍除役武器公園,是一座結合國防教育與觀光休閒的主題公園。
南投縣552集集鎮軍史公園
886-4-92762034
|
ID: C1_A15010600H_000184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永結、同心橋鄰近向山遊客中心,為水社至向山的自行車道行經景點。永結橋長約54公尺,設計上主要考量到自行車騎乘的流暢性,順應著湖面勾引流暢的弧形橋面穿越山溝;同心橋設計構想起於日月潭邵族四手網之造型,另..
南投縣555魚池鄉永結同心橋
886-4-92855668
|
ID: C1_A15010600H_000183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位於向山遊客中心周邊,透過植栽造景方式擺設出愛心形狀,並與日月潭自然景色、落雨松的美相互呼應,此等美麗景象常吸引新人到此拍攝婚紗留念。
南投縣555魚池鄉婚紗廣場
886-4-92855668
|
ID: C1_A15010600H_000180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溢水吐係用來排放日月潭多餘的水至水里溪,日月潭附近居民稱之為「天井」。溢水吐形狀成圓狀塔形,係因圓形流放水最為快速;圓塔形的溢水吐設定有固定的水位,水位在正常值時,潭水不會流進塔內,一旦超過滿水位,就..
南投縣555魚池鄉溢水吐
886-4-92855668
|
ID: C1_A15010600H_000179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成立於民國7年(1918)4月23日,原名為「藥用植物栽培試驗地」,設址於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直至民國91年(2002)改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迄今。因周遭環境具有豐富的生物種類,..
南投縣555魚池鄉五城村華龍巷43號
886-4-92895535
|
ID: C1_A15010600H_000176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五位同事一直以來守候著老舊的廠房,過著山中與世無爭的愜意和寧靜,偶爾機器啟動轟隆隆的聲響,令人回憶起過去兩三百人日夜趕工製茶外銷的盛況。薄霧中歷經紅茶文化興衰的老茶園,似乎溫柔地等待一股新力量的復甦,..
南投縣555魚池鄉中明村有水巷38號
886-4-92895508
|
ID: C1_A15010600H_000175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創立於民國四十年,經內政部核准在案,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全球各地所設五千餘所教育機構之一,其目的在培育人材,弘揚教義。而後於1951年在台北新店創校,1973年新店地區蓬勃發展,熱鬧的環境也已影響教育..
南投縣555魚池鄉瓊文巷39號
886-4-92897047
|
ID: C1_A15010600H_000174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坐落於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槌子寮山,為現在所稱之金龍山,海拔約820公尺,卻擁有雲海、琉璃光、曙光晨曦等難能可貴的高海拔地區景色,因而成為臺灣中部首屈一指的低海拔迎曙光勝地,也是攝影愛好者拍攝日出、雲海..
南投縣555魚池鄉槌子寮
886-4-92895371
|
ID: C1_A15010600H_000171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位於北平街埔里國小旁,以展示臺灣傳統天然漆的發展歷史集產業文物為主題,持續發揚天然漆的文化與產業價值,並強化博物館的展示內容,同時並陳列有明、清兩代漆藝家具、器物供參觀,使之轉化成可被學習、體驗的社區..
南投縣545埔里鎮北平街211-1號
886-4-92982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