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Font Size A A A

查詢結果

全部 25,756 資料下載 下載查詢結果csv檔案
ID: C1_A15010200H_000117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二崁村於民國90年經內政部指定成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近年來完成修復的古厝交由「二崁村聚落協進會」充分利用,發展成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各項小型展覽館,有常民生活館、潮間帶館、社區博物館、漢藥館、..
澎湖縣西嶼鄉二崁傳統聚落保存區
886-6-9981952
ID: C1_A15010200H_000116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小門地質探索館於2020年7月進行第三次整修工程,於2021年1月底重新開幕並重新更名為小門地質探索館,以史前風貌帶入地質打造聲光影音及俱的場館。共分為6大區:入口意象服務區、深海岩石區、蛋型投影區、..
澎湖縣西嶼鄉小門村11號
886-6-9982988
ID: C1_A15010200H_000115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小門嶼位於西嶼島的北端,與西嶼有寬約20公尺的水道相隔,現築有小門橋連結兩島。全島面積雖然只有0.5平方公里,但小門嶼的地質地形景觀,卻是澎湖群島的縮影,有活的戶外地質教室之稱。 小門嶼是個地勢北高南..
澎湖縣西嶼鄉小門村
886-6-9216521
ID: C1_A15010200H_000114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提供旅遊諮詢、候船室、販賣部、文物展示等服務
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82之2號
886-6-9911487
ID: C1_A15010200H_000113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澎湖跨海大橋全長共計2,494公尺,橫跨白沙、西嶼兩島之間的吼門水道,水流湍急,流速據說可達每秒3公尺,為澎湖海域第二險流。每當冬季東北季風來臨,更是怒濤洶湧,難以行船,因此,1965年始建跨海大橋,..
澎湖縣白沙鄉通西嶼鄉橋樑
886-6-9216521
ID: C1_A15010200H_000112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通梁村保安宮前超過300年的老榕樹,是澎湖綠蔭最大的神木,共計擁有95根氣根的老榕,綠蔭覆蓋廟前空地形成一片乘涼歇息的廣場,若是沒有認真觀察,實在難以相信全是來自於同一棵樹的枝幹。關於古榕的歷史,目前..
澎湖縣白沙鄉通樑村149號
886-6-9216521
ID: C1_A15010200H_000111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提供旅遊諮詢、遊艇服務、候船室、販賣部、餐廳等服務。
澎湖縣白沙鄉後寮村104之18號
886-6-9933437
ID: C1_A15010200H_000110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23/10月起重建暫停使用,原服務單位移往後寮遊客中心後寮遊客中心服務電話:06-9933437要前往北海各個島嶼,就要到位在赤崁村的北海遊客中心購買船票,從赤崁碼頭搭船前往吉貝嶼、險礁嶼、目斗..
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37之4號
886-6-9933082
ID: C1_A15010200H_000109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在岐頭村還能認識抱墩這項澎湖傳統漁業的方式,「墩」是指石塊在潮間帶築成開口的石堆,又稱「魚仔厝」,通常使用在地的硓石堆成,並利用潮汐來進行捕魚,漲潮時底棲魚類游到墩內,退潮時漁民便前往潮間帶將石墩拆解..
澎湖縣白沙鄉岐頭村16-5號
886-6-9931527
ID: C1_A15010200H_000108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中屯古地名叫做中墩,因座落於澎湖本島和白沙島之間形成土墩而得名,光復後取諧音為中屯。後來分別興建了永安橋和中正橋北接白沙、南接澎湖本島。之後加上跨海大橋的興建,才將馬公、湖西、白沙跟西嶼四個鄉市連成一..
澎湖縣白沙鄉中屯村
886-6-9216521
ID: C1_A15010200H_000107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國家級的青螺濕地,位於本島湖西鄉北方,海岸濕地類型多樣,有岩礁和礫石海岸、沙灘和泥質海岸,以及紅樹林、潮池、沙洲及魚塭等各種濕地類型,是澎湖各種濕地的縮影。
澎湖縣湖西鄉青螺溼地
886-6-9216521
ID: C1_A15010200H_000106
V1.0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北寮奎壁山的「奎壁聯輝」是清朝澎湖舊八景之一,奎壁山下東側沿岸,與無人小島「赤嶼」之間,在退潮時會裸露出S形礫石步道,約300公尺長,近年成為遊客戲水生態旅遊的據點之一,但因發現水淹腳時回漲速度甚快,..
澎湖縣湖西鄉北寮村
886-6-92165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