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
恆春鎮
946
燈塔路251號
2024-10-15T06:37:58+08:00
「鵝鑾」為排灣族語「帆船」的音譯,這是因為該地附近有一塊狀似帆船的礁岩而得名,「鼻」則意指「突出」,剛好此地屬於岬角地形,便取名為鵝鑾鼻,由於該處景致天成、風光迷人,便依原始地景闢建為鵝鑾鼻公園。鵝鑾鼻公園佔地大約59公頃,僻處台灣最南端,並是太平洋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為一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置的休憩園區,被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鵝鑾鼻全區為隆起的珊瑚礁地形,巨礁到處林立,加上長期受到強風與海水的侵蝕,各種岩石景觀多不勝數,非非洞、古洞、幽谷、蠔豬石、擎天石、親吻石等都是園區內著名的礁石奇景,光聽名字,就足夠引人尋思奇岩百態。 沿著規劃完善的人行步道繞行園區,不時能在礁岩間、岩壁上發現處處繁生的林投、黃槿、象牙樹、山豬枷等熱帶植物,而且這些植物可不寂寞,總有鳥蝶相伴,黑點大白斑蝶、黃裳鳳蝶、樹鵲、烏頭翁似乎也把這裡當作家園,鵝鑾鼻公園內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也是相當可期。 除了自然生態,鵝鑾鼻公園內的文化遺跡也不少。園區內有座距今約5,000年前的史前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資產,非常值得一探;被譽為「東亞之光」的鵝鑾鼻燈塔起建於1881年(清光緒7年),當時為了防止原住民侵擾,特別將燈塔設計為砲壘型式,設有砲台及槍眼,並於牆外挖設壕溝,並曾派武裝士兵守衛,是世界少有的武裝燈塔,現在已被規劃為史蹟保存區,也是不容錯過的一站。 文字描述文字描述-顯示或收起長內容
正常營運(Open)
向公眾開放
需入場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