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
中山區
203
中山三路103巷
2024-09-04T00:00:00+08:00
築港殉職者紀念碑位於港務局(現改制為臺灣港務公司)舊宿舍高遠新村旁的小山丘上,也就是目前西十六號碼頭附近山坡上,紀念碑是為紀念日治時期,基隆築港工程不幸殉難的職工而建。台灣從清領時期開始就因為戰略位置重要,受到相當的重視,之後日治時期日本接收台灣之後,就為了運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到台灣,而選擇了最具備天然港灣條件,且最靠近日本的基隆港,做為全台灣第一個實施港口現代化的港灣。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建立於西元1930年,主要是為紀念西元1899年開始築港以來,死歿殉職的築港人員而建造,其中以1924至1928年興建西十六號碼頭時殉難的職工為主,因該工程犧牲之人數最多,故在西岸十六號碼頭附近的火號山,朝著基隆港方向,建碑以玆紀念。紀念碑分為基磐、基座、碑座、碑身與碑首五部份。基磐與基座的外型輪廓相似;基磐的表面僅以水泥粉刷。基座的裝飾繁複,並以洗石子表面處理,造型與西方建築流派「折衷主義」擷取古典建築幾何元素混成表現的做法接近,採用的元素包括四個角邊的圓柱體、橢圓體以及拱券石砌、亂石砌等。整體建築表現出粗獷堅實的風貌。空間格局則包括參道、紀念廣場與紀念碑三部分,參道位於紀念碑中軸線上,以上昇的階梯為主,而紀念廣場則位在上、下層參道之間,為整體空間中最寬敞的地方,也是眺望基隆港的良好景點,此外,紀念碑位則於整體空間的最上層,也是參拜儀式的終點;分基磐、基座、碑座、碑身、碑頂五部份,遠處觀看碑身有如一個人的頭臉及長鬚的造型。日治時代,修築基隆港的過程可謂艱辛萬分,有許多工人因公殉職,而這座紀念碑便述說著先民創建港區的辛酸血汗歷史,而現在似乎仍環擁守護著港灣。※詳細資訊請見 文字描述文字描述-顯示或收起長內容
開放式空間,無時間限制。
1. 搭乘基隆市公車301、304號(往太白莊)於「16號碼頭站」下車,即可步行抵達。
路邊停車
正常營運(Open)
向公眾開放
需入場相關費用
無門票
https://tour.klcg.gov.tw/zh-hant/attractions/historical/705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