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
南屯區
408
萬和路一段56號(萬和文化大樓五樓)
2024-05-10T08:57:39+08:00
臺中市南屯區是臺中盆地的文化發源地,舊地名叫做「犁頭店」,地名由來是因清領末期,因應墾殖的需要,打造農具和鑄造犁頭的打鐵店鋪與店家很多,形成農具交易中心而得名。「犁頭店」聚落形成遠溯清康熙年間,深具以農立莊的歷史墾殖意涵。漢人先民唐山過台灣來墾殖,農地的工作,端賴獸力水牛與黃牛的幫忙,犁田耕土則操作犁來完成。「犁頭」是由高溫熔出的銑水,經犁頭、犁底、犁壁三個模具所鑄模而組裝成的。犁頭加上木頭為骨架,組裝成「犁」。我們的祖先,非常的有智慧,在發明犁之後又製作出了掛在水牛脖子上的牛軛,藉著腳車的聯結來操作犁。牛軛與腳車之間如何牽繫?怎樣讓水牛乖乖地來犁田呢?聰明的祖先就地取材,就取用黃麻的纖維來編成繩索,腳車和犁之間是靠繩索來結綁,才能拖動,穿透水牛鼻子的牛鼻環也結綁著牛索,農夫就靠這條牛索讓水... 文字描述文字描述-顯示或收起長內容
正常營運(Open)
向公眾開放
需入場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