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
柳營區
736
中山西路一段362號
2024-01-09T16:06:59+08:00
柳營的第一大廟柳營代天院相較於其他鄉鎮的主要廟宇,創建時間較晚,起初並無神像,僅有香爐一尊,由信眾輪流迎回家中奉祀。至民國58年(1969年),神明才降乩指示建廟。雖然建廟時間較晚,但廟宇的裝飾藝術皆是延聘各領域大師,包含:國寶級藝師王保原與其弟子呂興貴的剪黏作品、府城畫師蔡草如以黑白墨線所繪的祥龍濕壁畫、府城畫師黃啟受(師承陳玉峰)的門神、薪傳獎得主廖慶章的樑枋畫等。 敲鑼打鼓請示建醮 柳營代天院同樣有著三年一科建醮送王的傳統,而且是全台「最內陸」的王船醮典。特別的是,建醮前須先舉辦全國唯一的「鑼壇法會」,一天敲鑼打鼓超過十二小時,一直持續到主神遊王公得到玉皇大帝的同意後,才能辦理建醮。主祀:遊王公祖配祀:天上聖母-媽祖、福德正神、虎爺、齊天大聖、文昌帝君、太歲星君、月老星君、中壇元帥藝品... 文字描述文字描述-顯示或收起長內容
正常營運(Open)
向公眾開放
需入場相關費用